2017年8月15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合肥8月15日电题:这个村集体经济收入缘何四年增长近60倍?——安徽宣城花园村“三变”改革观察
新华社记者姜刚、吴慧珺
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近60倍,固定资产总值升值16倍,人均收入增长近3倍……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澄江街道花园村自2013年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以来,因地制宜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交出了上述“成绩单”。
记者近日在花园村发现,整洁的街道旁是新建的商业综合体和商业地产。“这栋大楼还有这个酒店、饭店产业都是我们村民入股的村集体产业,现在营业额都破千万元了。”53岁的村民鲁大庆指着宣城市宣州区昭亭路上一幢17层的高楼告诉记者,这里以前是村民家里的菜园,还有一小片棚户区。
作为典型城中村,花园村下辖6个村民组,户籍人口1153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该村绝大多数土地被征迁,村集体积累了1000多万元的集体资金,村民手中也有了拆迁存款。然而,由于大部分村民缺乏就业技能,造成“失地即失业”的现象出现,没有了土地资源,大多数人只能坐吃山空。
做大盘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当时留存于村集体账户上的1000多万元征迁款怎么保管使用?是将集体资产一分了之,还是做大盘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在发展的“十字路口”,该村果断选择了后者,由此开启了改革新征程。
观念先行是农村改革的突破口。“改革涉及环节多,村情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多,村民对改革有期待、有观望,村里还到外地考察取经,村两委成员上村民家详细讲解成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章程》条款和收益,以消除村民的顾虑,达成共识。”花园村党总支书记李开富说,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以清产核资、资产量化、股份设置、股权管理、收益分配等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工作。
2013年5月,花园村召开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暨第一次全体股东代表大会。村总资产量化金额1973.68万元,折合成19万股,分配给1153位村民。量化股份后,该村集体股占23%,农龄股占52%,人口股占25%。2014年5月,安徽花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合作社股东随之成为公司股东。
“我当了股东,年年还可以分红,还能在村集体决策时说上话,没理由不赞成。”鲁大庆谈及村里的改革时说,他家的地被征收了,现在村里做点临工,“我和爱人分到314股,等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好日子就有了盼头。”
村民成为集体经济发展的参与者、决策者。为了推动改革,村两委多次征求村民意见,5年来召开党员议事会62次,村民代表大会58次。村民郭小莲说,她在村里讨论盖楼的会上发过言,对于酒店大楼的选址大家充分讨论,最终形成一致意见。她在村里的大事小情上有“话语权”,这样的改革她是拥护的。
改革前期,花园村以征地为契机,先后获批建设总面积2万多平方米的村社区服务中心暨经济发展用房项目和总面积3100多平方米的村失地农民就业服务中心项目,两个项目土建工程总投资约5000万元。
公司成立了,如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成为摆在花园村面前的又一难题。“村里经过多次市场调查和党员、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最终确定走自主经营的道路,让集体资产的效益得到最大化的发挥,早日实现村民分红。”李开富说。
2014年6月,花园村社区服务中心暨经济发展用房项目正式加盟深圳维也纳国际酒店,其中6-17层用作宾馆经营,为配套酒店服务,1-5层通过社会众筹模式,建成金色宴会大厅。根据市场需求,花园村失地农民就业服务中心则用作经营社会化养老项目——幸福花园老年公寓。公司先后投资约3000万元完成了3个项目的装修工程。截至2016年底,酒店平均入住率超90%,目前公寓已入住老人118位,金色宴会大厅承办宴席数量节节攀升。
改革让花园村迈入发展“快车道”。2016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13年的10.5万元增长到628.4万元,增长近60倍;固定资产总值由1043.8万元升值到1.7亿元,增长16倍;人均收入由5245元增长到18379元,增长近3倍。2017年上半年,该村“三大实体”营收同比增长45.8%……
“花园村农村‘三变’改革起步较早、推进较快、收效明显。”宣州区区委书记余宏汉表示,该区正积极开展农村“三变”改革工作,其他村将以此为先进标杆,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形成整体推进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