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县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射阳县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激发深度贫困地区发展内生动力——五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发布时间:2017-07-13     浏览次数:     来源:

 

2017年7月5日 来源:农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深度贫困地区要加大内生动力培育力度,坚持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教育和引导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指出了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上,必须解决好志气的贫困、思想的贫困、知识的贫困等问题,这是变扶贫工作中“输血”为“造血”,变贫困群众被动“要我脱贫”为主动“我要脱贫”的重要保障,对于激发和培育深度贫困地区发展内生动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一些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存在自我发展意愿不足的问题,在深度贫困地区,这样的问题依然存在,甚至更严重。这突出地表现为,有的贫困群众不思进取、缺乏现代市场思维、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缺乏脱贫的志气;有的贫困地区社会文明程度较低、教育发展落后、存在贫困代际传递的现象;有的地区脱贫工作缺乏扶志、扶智的有效工作方式方法,缺乏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意愿的合理体制机制。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我们必须通过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加大力度培育深度贫困地区发展内生动力。
    “扶贫先扶志”,加大深度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培育,必须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信心和意愿。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穷不思进取、“人穷志短”,可怕的是信心和志气的缺乏。“弱鸟有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但能否真正做到“先飞”“先富”,还要看贫困群众脑子里有无“人穷志不穷”的意识。贫穷地区完全可以依靠自身努力、政策优势等,在特定领域实现脱贫致富,决战深度贫困,必须把扶贫和扶志有机结合起来。在脱贫工作中,如果扶贫不扶志,扶贫的目的就难以达到,即使一度脱贫,也可能会再度返贫。这就需要深度贫困地区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教育和引导,帮他们在思想上树立起脱贫致富的信心、自我发展的决心、苦干实干的恒心。
    “扶贫必扶智”,加大深度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培育,必须改善贫困地区的社会文化和教育水平。深度贫困地区,往往是社会文化封闭、教育落后的地区,文化教育的落后又造成这些地区发展滞后,如此,形成了物质贫困和知识匮乏的恶性循环怪圈。贫困地区实现脱贫致富,最长久、最根本的动力在教育,教育是拔除穷根、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在决战深度贫困的过程中,我们尤其要注意加强智力扶贫,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偏远山区等深度贫困地区的教育支持力度,让这些地区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不让他们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也要注重对这些地区贫困群众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知识视野、劳动技能,增强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
    “激励强动力”,加大深度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培育,必须增强贫困地区脱贫激励机制的构建。在加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发展内生动力培育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往往以教育宣传、思想引导等软性手段为主,取得的效果有限。在培育贫困群众自我发展动力的过程中,要注意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构建体制机制,以有效的激励手段促进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勤劳致富。要多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方式对贫困群众进行扶持,在扶贫的过程中激发出他们自我发展的意识。要及时总结各地在激励贫困群众加强自力更生、打消“等靠要”消极思想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将行之有效的好思路、好方法、好机制及时进行推广。要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等硬性手段,激发出贫困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
    “有光滋养有雨润,终需种子自向天”。决战深度贫困,需要我们不断强化支撑体系、加大政策倾斜,集中优势兵力打一场攻坚战。更需要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坚定脱贫志、铆足精气神,凝聚起强大的自我发展动力。有强大的政策力量支持,再加之贫困地区群众的苦干实干,我们一定能攻克坚中之坚,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